在结束了上海的行程后,4月15日,德国总理朔尔茨乘专机抵达北京。据悉,这是朔尔茨自就任总理以来第二次访华,也是今年首位访华的西方大国领导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对于朔尔茨此次访华之行,德媒指出:“作为总理,他从来没有访问过一个国家这么长时间。出访名单表明,企业管理层和政府都认为‘没有中国不行’”。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据悉,与朔尔茨同行的还有环境、农业、交通3名内阁部长,以及由西门子、宝马、奔驰等重量级企业负责人组成的德国企业一行。环球时报径直用“豪华阵容”来形容此次德国“政商”协同访华团队。
显而易见,在国际关系趋紧的情况下,朔尔茨任期内两次访华意义非凡。无论是德国还是中国,皆对此次交流充满期待,舆论热情不言而喻。
为何“没中国不行”?
自2016年至今,中国已经连续8年成为德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德国也一直是中国在欧盟最大贸易伙伴。
此前德国联邦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德国和中国双边贸易额达2454亿欧元,较2020年增长15.1%。即使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德国对华贸易额在2020年也增长了3.5%,并未像德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那样在2020年出现负增长。
直到2023年,中德双边贸易额为2531亿欧元,与2022年相比下降15.5%。具体来看,2023年德国从中国进口额为1557亿欧元,同比下降19.2%;德国向中国出口额为973亿欧元,同比下降8.8%。
也是在这一年,德国陷入实质性的经济衰退。但在这样的情况下,德国对华投资仍然从115亿欧元升至119亿欧元。这也使得2023年德国对华投资占德国海外投资总额的比重达到10.3%,创下2014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曾经有经济学家总结过德国能成为“欧盟经济引擎”的四大原因,分别是:俄罗斯的廉价能源、德国的工业体系、优秀的人才培养系统,还有就是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的市场。
现如今,随着地缘政治、国际关系和全球贸易往来趋紧,德国上述“四大关键要素”中有三个都处于相对不稳定的状态,由此可见中国市场对德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且现下看来,无论是市场、技术、能源还是劳动力,中国都在不同维度上成为德国经济发展(甚至是推进德国工业4.0)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比如此次与朔尔茨一同到访中国的化工产业巨头企业——巴斯夫,正在据此受益。
有业内人士分析称:“在以前,巴斯夫在欧洲,用着俄罗斯的天然气,把产品卖到中国,赚了不少钱。这两年,中国与俄罗斯在西伯利亚力量天然气管道(“西伯利亚力量”是向俄罗斯东部输送天然气的最大型的管道)方面合作频繁。现在的巴斯夫,在中国投资,依然用俄罗斯的天然气,把产品卖到中国还省了一笔运输费用,这笔生意成本低了不少。”
图源:巴斯夫
盖世汽车注意到,就在4月初,巴斯夫与新奥能源签署了一份为期15年的天然气购气合同,为其位于广东省湛江市的新一体化基地提供天然气供应。
巴斯夫对中国市场的投资是很多德国企业的缩影。今年年初,中国德国商会发布的《2023/24年度商业信心调查报告》显示,91%的受访德国企业表示将继续扎根中国市场;54%的受访企业计划增加投资,其中的79%认为增加投资是保持在华竞争力的必要条件。
此外,51%的受访企业认为,当下中国企业在其所在行业中是创新领导者,或预计在未来5年内会成为领导者。在汽车行业,69%的受访者持上述看法。
为何态度两极分化?
然而,仍不可忽视的事实是,横亘在中企与德企之间的,还有欧盟出台的种种针对中国产业的约束政策。其中,汽车产业首当其冲。
出于对欧洲电动汽车产业的竞争力的担忧,2023年9月13日,欧盟宣布,对中国电动汽车补贴展开调查。
虽然彼时欧盟强调此举是为了保护自己免受“不公平做法”的侵害,而不是要与中国电动汽车供应链脱钩。但该消息发布后,仍对中国新能源电动汽车企业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根据盖世汽车彼时报道,比亚迪股价在香港股市下跌2%,与此同时,小鹏汽车股价下跌2.8%,理想汽车的跌幅也达到了盘中低点0.5%。相比之下,欧洲斯托克600汽车及零部件指数上涨2.2%,创2023年7月27日以来最大单日涨幅,其中雷诺汽车股价上涨4.9%,大众汽车股价上涨2.6%。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欧盟上述决定,其成员国却呈现不同的态度。
对于法国而言,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展开调查无疑是其一次胜利。据悉,法国政府长期以来一直警告称,中国汽车向欧洲市场的涌入削弱了欧洲汽车的竞争力。
其中缘由,一方面Stellantis和雷诺日产两大集团在华利益甚少,不担心受到中国市场反制;另一方面法国电动化转型较慢,产品和技术都不够成熟,尚无法和中国电动汽车产业正面对抗。
与法国截然不同,一直以来,德国对欧盟的“反补贴调查”长期持反对意见。
图源:奔驰
4月14日,德国新闻电视台报道称:欧盟目前正在多个领域审查中国是否对个别行业进行补贴,重点集中在汽车行业。代表650家汽车及零部件企业的德国汽车工业协会(VDA)公开反对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惩罚性关税。
4月15日,朔尔茨甚至明确表示:德国市场欢迎中国汽车。朔尔茨强调,欧洲市场必须与中国汽车展开开放、公平的竞争。他还说,当年日本和韩国汽车进入欧洲市场时,民众曾担心日韩汽车将征服欧洲市场,但“这种情况并没有发生”。
这主要是因为,汽车工业是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虽然目前来看德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速度远不如中国,相关传统车企正在因此而逐渐丢失中国汽车市场,但其不得不承认的是,中国仍然是德国汽车产业无法放弃的重要广阔市场。
多年来,大众、宝马、奔驰等德系品牌一直深耕中国市场,而随着电动汽车的飞速发展,德国电动汽车在华销量增长也十分可观,2023年同比增加近50%。德国汽车专家托马斯•凯福坦言:企业的首要目标肯定是盈利,中国市场贡献了全球电动汽车销量的三分之二, 中国市场对于德国车企来说不可或缺。
谁最紧张?
以此次随朔尔茨访华的三家德国车企——宝马集团、梅赛德斯-奔驰和大众为例。
据悉,中国是大众最大的市场,每年约40%的大众汽车交付至中国。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大众集团在中国内地及香港市场共交付车辆323.6万辆;宝马则稳居中国大陆豪华车市场销量第一名;梅赛德斯-奔驰2023年在中国的销量占其全球总销量35%以上。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宝马、梅赛德斯-奔驰和大众三家车企对中国汽车市场的重视程度仍有不同。究其原因,大抵归结于上述三家车企受到来自于中国新能源电动汽车的“攻击力度”有所不同,其中,大众显得最为深刻。
据悉,截至2023年,大众在中国的整体市场份额从2018年的18%下滑到了14%,原因是在内燃机汽车销量下滑的情况下,中国本土纯电动汽车制造商赢得了更高的市场份额。
今年1月,据彭博社报道,比亚迪超越大众,成为2023年中国最畅销的汽车品牌。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的数据也显示,2023年,比亚迪在中国的上险量达到240万辆,市场份额为11%,上升了3.2个百分点。而大众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下滑至10.1%。
根据盖世汽车观察,2023年,大众汽车品牌及其捷达子品牌2023年在中国大陆及香港地区共计交付超过239.86万辆新车,同比仅增长0.1%,其中新能源汽车交付量超19.01万辆,同比增长5.2%。对比来看,同期内,大众汽车品牌在全球分别交付约487万和39.4万辆汽车和电动汽车,同比分别增长6.7%和21.1%。
图源:大众
由此,在一众德国车企中,大众对中国的投资以及和中国汽车产业相关企业的合作也显得更为频繁和迫切。
目前,大众已与包括小鹏汽车、一汽、地平线、国轩高科、中科创达等在内的多家汽车产业链相关企业展开合作。
且值得一提的是,在此趋势下,安徽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重要省份,正在享受大众加码电动汽车产业投资的无限利好。
4月11日,大众中国官方微博称,计划投资25亿欧元,约合190亿元人民币,拓展其合肥的生产和创新中心,即其制造工厂和研发中心。同时,大众也将在合肥生产两款与小鹏汽车共同开发的大众汽车品牌车型,其中首款车型为中型SUV,计划于2026年投产。
除上述两家公司外,大众软件公司Cariad、大众汽车(安徽)零部件公司、大众(安徽)营销服务公司等也在合肥落地。
据悉,大众还在合肥设立了生产基地、新能源汽车研发、创新和零部件采购中心,同时持有当地电池企业国轩高科25%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