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量不行订单凑?车企鼓吹新车“订单量”,汽车行业“浮夸”成风!

小微 发布于 2024年05月10日 阅读(65255)

战场内外,无外乎两种情形。

销量不行订单凑?车企鼓吹新车“订单量”,汽车行业“浮夸”成风!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城墙之外,老兵弱兵纷纷倒下,新兵强兵踩踏着地上的残躯,大喊“为了活下去”;城墙之内,军师幕僚们盯着桌上版图,筹划着百试百灵的“谣言散播术”,以乱对方阵营。

销量不行订单凑?车企鼓吹新车“订单量”,汽车行业“浮夸”成风!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销量不行订单凑?车企鼓吹新车“订单量”,汽车行业“浮夸”成风!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市场,已然成为了没有硝烟味的战场,即便如此,也无外乎以上两种情形。愈演愈烈的是,部分别有用心的车企们,惯用鼓吹新车订单量的手段,不得不说的是,汽车行业浮夸之风,正在盛行。


2023年伊始,车企们再度开始恐慌,潜在消费者脸上露出几分惊喜,老车主们又在自嘲亏掉了多少——特斯拉又双叒叕降价了。随后,为了应对行业龙头的压制,以及吸引消费者的目光,车企们不得不先后启动降价模式,即便利润走低,也需要保证自家的市场份额不至于被夺去。   

这是“老兵”奋力想活下去的方式,对于后来者,尤其是车企们认为可以一改局势的全新车型,倒是扔出了烟雾弹,诸如订单量、盲订、预订、大定之类的辞藻,层出不穷,似乎强大的产品力只是衬托,用以修饰的辞藻才能彻底压垮对手心里最后的一道防线。


今年2月份,来自上汽集团但有着阿里赋能的智己汽车,正式推出LS7,一款定位中大型级别的SUV,起售价不到31万元,相比同样定位为中大型级别的轿车L7,按照“同级别里面,SUV价格高于轿车”的原则,的确便宜了不少。

不过,这只是和自己比,如果和对手比,智己汽车又过度自信了。这,似乎又好像不妨碍LS7的“热销”,据悉,在之前,官方宣称LS7的盲订已经破万,上市的半个月后,“用户订单目前已突破15,000台;4月第一周可交付订单售罄,最抢手的90kWh四驱版本已排至7月交付”的宣传语,赫然出现在官方大号上。   

实际情况是,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数据显示,自上市至9月份,智己LS7累计零售量为12798辆,上市后不久用户订单突破15000,与6个月后零售量却不及13000,此间差距之大,显而易见。


无独有偶。今年3月份,飞凡汽车旗下的F7登场,售价22.99万元起,5米长的中大型轿车,这个价格在当时绝无仅有,但是,在绝对高性价比的背景下,在该车未上市之前,飞凡汽车就宣称其24小时预订量达到了11529辆——“人靠衣装,佛靠金装”,还是得包装一下。

按理说,预订量不差,在飞凡R7失利之后,飞凡F7在定价上有爆款的潜质,理应实际市场表现是一鸣惊人。然而数据显示,自上市至9月份,飞凡F7累计零售量为10036辆。即便这6个月的累计零售量差不多消耗完了最初的预订量,且这预订量足够有含金量的话,这交付速度实在拉胯。   


7月3日,备受瞩目的腾势N7迎来上市,几周之后,腾势事业部负责人赵长江表示,“一周大定订单突破10000+,并在持续攀升”。

据悉,腾势N7于7月底开始启动大规模交付,所以8月份才是新车上市后的首个自然月。而在8月,腾势N7的零售量为1480辆,在中旬,官方声称该车当月月销可超过2000辆,最终还是自打自脸;9月,零售量为1810辆。

按照如此的交付进程,“一周大定订单突破10000+”的交付工作完成起来尚且较难,“持续攀升”之下,直接考验腾势汽车的水平了。话说回来,腾势N7已经上市将近4个月,从周销量数据来看,其销量基本没有惊喜,更没有突破,整体的精神状态与MPV车型D9,相去甚远。所以订单爆了,销量却没爆,究竟是因为没有搭载DM-i技术,还是定价过高,不得而知。   


犹记得,在2022年年底,广汽合创A06上市之前启动了预售期,当时官方直言该车预售期斩获订单超3万辆,一时引发关注。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品牌,加上一台产品力不强的新车,如何能达到这般高度呢?现实的情况是,合创A06自上市以来,巅峰时期月销最高也仅有400余辆,如今更是月销几十辆,甚是惨淡,关乎于当初的“3万辆”的说法,圆都没法圆了。

同样出自广汽集团的昊铂GT,7月上市后不久,据悉官方曾表示该车半个月斩获了订单2万,再对比销量,用“天壤之别”来形容不为过。


前面提到,诸如订单量、盲订、预订、大定之类的辞藻,层出不穷。那么,这些都是什么意思呢?

很多车企还是较为实事求是,在依据市场的形势判断自家的产品,有着真正的实力和对手掰手腕之时,都会上下尽力宣传,有一个较为特别之处是,这些车企在宣传时根本不再理会“订单”、“预订”之类的说法,而是在公布售价收获订单后,直接宣称“大定”的部分。   

“定”,来得比“订”,更让人心神安定。一般来说,每个车企设置的门槛不一样,但大定大都会在将门槛设置在2000元以上,当然也有的会偏低,主要是看车企们自己是否有信心。相较于订单量来说,大定确实有着足够高的含金量,几百块钱可能会有不少人突然“毁约”不买,但几千块钱掏出去,即使晚上回到家里一再斟酌发现被销售的话术忽悠住,也还是咬咬牙,几天后把尾款给付了。


汽车开启了汽车行业的全新时代,各方投入人力、物力,以求获得一席之地,相对合理的营销手法是必须要的,但过于浮夸的宣传方式,实在让人觉得套路满满。这样的车企,不在少数,不一而足,当然得说明白的是,某些车企的订单量乃至大定,都是真实存在的,或许真的就受限于产能,以致无法准时交付。

那么如此,其实也会流失掉不少的用户。